|
|||||
|
|||||
|
黃石,這座因礦而興、因工而強的城市,正在迎來一次前所未有的更新。城市更新不僅是空間的重塑,更是一場精心的“繡花工程”。水電十五局承建的老工業及臨空配套城市更新項目,正以一針一線的細膩工藝,將歷史與未來巧妙銜接,煥發出這座城市新的生命力。 巧繡新城展宏圖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在黃石這片充滿故事的土地上,項目建設者們以智慧為針、匠心為線,精心繡制著一幅幅飽含溫度的“城市更新畫卷”。 該項目自2023年中標以來,始終秉持“央企擔當、創新驅動、民生優先”的理念,將工程建設與城市賦能、社區改善深度融合。項目采用“EPC+O”模式,由中國水電十五局牽頭,聯合中南建筑設計院、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及湖北尚博房地產銷售代理有限公司共同推進。 項目涵蓋7個子項工程,分布在黃石港區的不同社區,猶如繁星點綴。既有總建筑面積達16萬平方米的兩個新建住宅小區,為居民提供舒適的新家;也有涉及數百戶居民生活的老人大青年公寓、地質里老舊公寓等改造工程,讓老舊建筑重煥生機;還有延安嶺綠化改造、山體公園整治等,為城市增添綠色與活力;西塞山保障房建設,更是承載著眾多家庭的安居夢想;吉雄 KT 樓改造以及黃石港區零星地塊改造,不放過任何一處細微角落。 項目“點多、面廣、線長”,恰似在一塊布滿“褶皺”的“布料”上繡花,每一針都需精準落點,每一線都要細致縫合。自2023年進場,項目建設便高效推進。延安嶺住宅和地質里老舊公寓改造同步進行,新建住宅區如春筍般穩步拔地而起,保障房和社區配套設施也逐步完工,呈現出施工節奏緊湊、質量穩控、節點有序的良好態勢。 然而,城市更新并非簡單的推倒重建,而是與居民生活的和諧共存。施工現場與居民樓常常僅一墻之隔,施工車輛進出通道有限。面對這些難題,項目部科學劃分三個工區,由經驗豐富的工區經理分片負責,確保管理精細到位。 “更新”不僅是空間的重塑,更是情感的延續。地質里文化街區改造通過巧妙融合傳統與現代設計元素,力求在創新中尊重歷史,讓居民在搬入新居后仍能感受到濃厚的地方文化氣息;山體公園整治中,不僅修復生態,更貼心設置步道與休憩點,讓老人和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自然。 一位老住戶看著規劃圖感慨地說:“這里承載著我的過去,在這個全新的環境里,我仍能感受到熟悉的溫暖,仿佛城市的記憶依舊在。”一磚一瓦的建設,無不承載著對居民生活的深切關切和對城市未來的深邃思考,這正是“像繡花一樣精細”的生動詮釋。 智針繪就未來圖 這場“繡花工程”,不僅考驗耐心與細心,更考驗智慧與創新。黃石項目面臨著超危大工程10項、危大工程14項的嚴峻挑戰,施工環境復雜,難點突出。地質里工區施工紅線距周邊房屋僅3米,基坑土層淤泥質深厚且穩定性差;延安嶺地塊需在高、中、低三級分區同步作業,且山體石方全部采用破碎錘逐層開挖,傳統施工方法難以兼顧安全與效率。 面對重重困難,項目團隊秉持“創新驅動”理念,讓科技成為施工最鋒利的“針”。 在基坑施工中,項目聯合湖南大學、湖北省檢測院研發多維度自動監測系統,精心布設上百個高密度檢測點,通過機器人實時采集變形數據,再結合三維建模與大數據分析,實現基坑變形趨勢的精準預測。這一高科技手段,讓周邊居民吃下“定心丸”。住在地質里社區的王先生感慨道:“過去我們總擔心房子會不會受影響,現在看到這么高科技的設備在實時監測,心里踏實了,睡覺也會更踏實!” 在邊坡治理上,延安嶺工區創造性地采用“生態防護 + 工程防護”結合方案:土釘墻、格構錨桿與生態混凝土協同作用,不僅增強邊坡穩定性,還在坡面覆綠,實現“青山還綠”,讓施工現場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綠色景觀。 在主體結構施工中,項目部大力推廣鋁合金模板與爬架體系,大幅提升施工效率與安全性;在防水施工中,根據當地氣候環境,采用預鋪反粘防水材料替代傳統 SBS 卷材,這一選擇不僅有效縮短了工期,還通過增強防水效果,顯著提升了工程質量,保障了長久的使用性能。此外,項目還積極推廣灌注樁后注漿、混凝土樁復合地基、高強鋼筋直螺紋連接等多項前沿技術,這些創新舉措涵蓋 8 大項 11 小項,進一步強化了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性與工程質量保障,全方位確保了項目的順利推進與高標準完成。 自2023年進場以來,項目累計申報科研課題 4 項,其中核心課題《基于數字孿生的基坑工程時變可靠度與風險智能預警技術研究》和《高層建筑墻柱板異強度等級混凝土核心區協同施工關鍵技術研究》正穩步推進。項目已獲 2 項實用新型專利,發表論文 3 篇,《基坑智能化監測指導施工工法》正在受理,為施工管理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科技的力量讓復雜問題迎刃而解,也讓城市更新更具溫度,每一次數據采集、每一項技術應用,都不僅是工程的支撐,更是對居民生活質量的守護,讓城市更新成為科學與情感的完美交匯。 黨建承載時代夢 如果說科技是精細的“針”,那么黨建文化建設就是堅韌的“底布”,承載并穩定著整個更新畫卷。 積極踐行“黨建引領+提質增效”這一理念。黨支部牽頭組建攻堅小組,黨員技術骨干深入施工現場,通過優化施工方案、開展采購競價以及推進資源統籌,切實將“紅色力量”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效。精心優化施工工藝與流程,整合分散的施工環節,有效減少設備調度與人員調配,進而加快工程進度、降低成本。 在采購環節,黨支部搭建透明的競價平臺,黨員們深入市場調研,挑選性價比最優的供應商,實現質量與成本的完美平衡,同時有力杜絕不正當行為。在資源統籌方面,黨組織強化部門間協調,打破壁壘,構建高效的資源共享機制。通過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與財力,確保施工設備與物資得到高效利用,避免資源浪費。這些舉措深度融合黨建工作與項目管理,顯著提升項目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項目建設始終緊緊圍繞以“民聲”定“民生”的理念,將居民的意見與需求融入每一個施工環節。黨員隊伍勇當先鋒,由9名黨員組成黨員先鋒隊,在施工最緊張的階段勇挑重擔,帶頭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在老舊公寓改造時,項目部工作人員耐心與居民溝通,充分考慮居民日常生活,合理安排施工時間,盡可能減少對居民的干擾;在保障房建設中,項目人員深知責任重大,常說:“這是老百姓盼了多年的房子,必須建好。”不敢有絲毫懈怠;在山體公園改造中,施工人員在陡坡上栽下新綠,想到居民日后晨練、休憩的便利,自豪地表示:“這就是我們工作的意義。” 項目經理兼支部書記朱正發感慨道:“自開工以來,我們項目先后接受國務院、省、市各級部門19次檢查,每次都順利通過,被一致評價為‘綠牌項目’。這些成績并非自夸,而是實實在在的施工質量與安全管理獲得認可,更是我們作為央企認真負責、用心為民的有力體現。” 從統籌謀劃到科技攻堅,從黨建引領到民生改善,黃石市老工業及臨空配套城市更新項目正一步步改變著城市的面貌。它讓老街區重煥新顏,讓新社區拔地而起,讓居民生活更安心、更舒適,也讓這座因礦而興、因工而強的城市,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城市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這不僅是黃石老城的更新,更是央企交出的一份精彩答卷。它深刻詮釋了央企的使命與擔當,展示了央企在新時代履行社會責任的堅定姿態。未來,隨著項目的持續推進,一幅幅更美的“城市更新畫卷”必將在黃石大地徐徐展開,為這座城市的明天描繪出更加絢麗的色彩。 |
|||||
|
【打印】
【關閉】
|
|||||
|
|